前申花队长刘军:校园足球缺培养体系,俱乐部让足球变成生意
- 发布于:2024-04-17 15:00:41
- 来源:JRS直播吧

4月17日讯 据《东方体育日报》报道,原国脚、申花老队长刘军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中国足球青训的发展阶段,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。
原国脚暨申花老队长刘军,先后以球员、教练、管理者、足协讲师等身份亲历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全部过程。如今,刘军又受上海足协委托撰写了足球训练通用教材《青少年足球训练课程》。他对足球的赤心,对中国足球的深爱,一如往昔。他为中国足球三十年改革所做的梳理和辨析,颇多价值,值得深思。刘军表示:“希望能抛砖引玉,让真正爱足球、懂足球的专业人士都参与进来,齐心协力,集思广益,一起把中国足球真正搞上去。”
——谈足球比的不是物质是细节
刘军:那时候的改革是以足球为先。我1989年进入上海一队,也就是申花的前身。那时候普遍解决的是物质问题,比如场地。在改革之前,国内一些地方的场地条件比较差,很多球场连草都没有。再有就是统一的服装。此前我们只是比赛的时候穿统一服装,平时都随意穿,当时教练开玩笑说是“正规军和游击队”。穿上统一的装备后,我们的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,最重要的是有了“集体”的概念。
那时候的相关改革让我们在物质上有了很大提升,包括队员的待遇、住宿条件等。当然最主要的是,联赛赛制进行了改革,从赛会制改成了主客场制。以前的赛会制,比如说集中在广东、山东或者安徽(赛区),一天一场或两天一场,对队员的恢复和球队的准备而言都不是很科学,更像是锦标赛而不是联赛。赛制的改革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,记得从江湾基地到机场再到外地,舟车劳顿,那时候程控电话还没有,更别说手机了。
很多年之后我们看到,德国队在世界杯前一年就开始物色基地了,联想到当初的改革我们就能明白,细节对于足球很重要。比方说,这个基地要安排好德国队在世界杯期间的一切——包括去哪里最方便,包括宾至如归的餐饮,包括最佳放松手段的家乡音乐等。我想强调的是,足球比的其实不是物质,而是细节。
——谈体测选拔人
刘军:当时徐根宝说过一句话:不被队员反对的教练不是好教练。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体测,但现在回过头来看,体测是相对公平的。作为职业队员,你的体能必须要达标,国家队、国青队、国少队都有相应标准的,达标了才可以入队,每个人都能看得到。但后来变成了谁组队谁挑人,感觉谁都可以进国家队了。
——谈俱乐部让足球变成了生意
刘军:为了世界杯,我们把联赛给“牺牲”了,取消了升降级(2001-2005年,中国顶级联赛的升降级一直都是不正常的)。因为没有升降级,所以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丑陋的事情。如“甲B五鼠”“输球进中超”等。我记得在1992年“红山口会议”讨论第一次足球改革的时候,时任足协主席的袁伟民就曾有过“预警”:“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,千万不能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老路,要避免出现假赌黑的现象。”
甲A改制为中超(2004年),对各俱乐部的硬件上有要求,梯队建设上有要求,俱乐部的经营开始完全市场化了。中超和甲A的主要区别就是,青少年球员的培训走向了市场。
2003年之前,各俱乐部的梯队还是包括少体校在内的体制内培养。换句话说,还是体育局来负责后备人才的培养。2003年之后,后备人才的培养全改由俱乐部负责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足球学校。这其中大多数昙花一现,但也有根宝基地这样的成功典范,他们为中国足球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但从俱乐部角度考虑,足球是生意,为什么要搞青训,可以去买嘛。所以到后来就出现了5000万买一个青训队员的情况。
——人才培养不适合走市场化
刘军:我们“足球要从娃娃抓起”在之前做得都很好,抓好了6岁-12岁、13岁-15岁以及16岁-18岁这三个阶段的培养,但后来的改革却恰恰是废除了这个宝贵的人才培育体系。这阶段几乎就是中国青训的“十年低谷”。现在回过头看,从1995年龄段到2004年龄段,我们几乎没有培养出一流的队员。联赛没有好的人才去充实,根子在于我们缺乏一个整体的体系化的计划,而是走一步看一步。
中国的体育除了足球以外,其他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搞得还不错。中国足球走“完全市场化”之后,培育体系就出问题了。“市场化”意味着,俱乐部以盈利为目的,而自己培养人就远不如买人的性价比高。俱乐部不愿意培育后备人才了,而我们又把原先被证明是成功的后备人才培育体制给废除了,所以后备人才就越来越少。
——谈现在要做的
刘军:一些老前辈在内的很多足球专业人士都曾说过,我们之前总是在否定——把原来我们好的传统的东西给否定掉。反观日韩,这些年我们和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。在我看来,他们的体系一直都没有变。就像是电脑,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没有变,改变的只是增加更好的配件,或是升级芯片,或是软件更新。日韩足球不断更新战术打法,或是新的训练方法,而我们却是全方位的改变,尤其是最有价值的体系化。
还有比较关键的是,我们似乎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,包括第一阶段的改革。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下日本,他们从1982年就开始了40年的青少年培育计划。从1982年到1992年,他们用10年的时间拿到了一个亚洲杯冠军,出了三浦知良这批人。后来开始有了中田英寿这一批,再就是香川真司这一批,每一批都有优秀人才成长起来。反观我们,整个社会都达成的共识就是,足球一代不如一代。原因就是,我们在执行相关组改方案时出了问题。
我们现在反思的目的是,如何把我们曾经否定掉的好的东西捡回来,如何学习我们没有的东西。最终由1和2再得出3的结果。少体校模式回不去了,但可以借鉴卡塔尔阿斯拜尔训练营的精英模式。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初中联赛、高中联赛。如何检验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,一个好的联赛机制很重要,而联赛的核心是培养人才、而不是追求成绩。
校园足球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,没有所谓的“631”(6所小学、3所初中、1所高中)金字塔培养体系。如果再有大学起引领作用,那将会有更大的促进。还有个问题,我们搞的是足球锦标而不是足球文化,我们的初心不应当是追求成绩而是培养人才。所以,9岁-12岁的培养,到了12岁有一个选拔机制(通过联赛)。13岁-15岁阶段,到15岁来一次选拔。16岁-18岁阶段,也是到18岁来一次选拔。最后,再由大学来引领,确保“631”体制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。
足球改革做得最好的阶段,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中间这阶段出的问题,是因为我们违背了足球的核心。1998年,贝肯鲍尔来中国的时候就说过:“发展足球就两个内容——高质量的联赛和青少年的培育。”我们改革的第一阶段有青少年的培育,有高质量的联赛。中间阶段我们有高质量的联赛,但没有青少年培育。后一阶段,我们有普及,但没有体系化的精英培养。我们足球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成功之处,如果能通过反思,取精华去糟粕,弥补各自不足,那我们就基本具备了足球发展的一个框架性的脉络。
以上内容请关注首页JRS
- 中超 | 记者:路易斯伤愈复出后,斯卢茨基面临锋线三选二的选择题
- 中超 | 泰山B队主帅韩鹏赛后训话:每场都要像决赛一样,没放松的资本
- 中超 | 邓卓翔:大家在落后的情况下没放弃,我们不能永远只踢半场好球
- 中超 | 登顶射手榜剑指欧洲浙江队长:王钰栋或可超武磊
- 中超 | 英博新闻官晒毛伟杰进球视频:他才19岁,他越过的只有广告牌吗
- 中超 | 跟队:泰山从玉溪回来后,克雷桑不再担任队长,场上队长换王大雷
- 中超 | 主场球市回暖!三镇本轮主场观众10126名,连续两轮主场观众破万
- 中超 | 女五亚洲杯小组赛战罢,14决赛中国队将迎战印度尼西亚队
- 中超 | 津媒:泰达足球场首次启用的“飞猫索道拍摄系统”提升观赏性
- 中超 | 足球报:两周间歇期,国脚在联赛中火热的状态又如何保持到18强赛

- 西甲 | 费尔明:欧冠出局确实是一次沉重的打击,现在我们专注于联赛
- 西甲 | 庆祝国家德比获胜,什琴斯尼和莱万两家人赛后开心合影
- 意甲 | 悬念来了意甲积分:那不勒斯战平仅领先国米1分,联赛剩2轮
- 西甲 | 记者:阿隆索将带自己的体能训练师去皇马,平图斯可能去青年队
- 西甲 | 球市火爆,52839名观众现场观看贝蒂斯主场对阵奥萨苏纳
- 意甲 | 泽林斯基:我们必须相信自己,这场胜利对球队非常重要
- 英超 | 阿尔特塔:没进欧冠决赛难以置信我们踢得更好理应获得更多
- 意甲 | 阿斯拉尼:进决赛很棒但必须先专注联赛要尽全力赢下剩余比赛
- 意甲 | 扎莱夫斯基谈买断:我一直希望留在国米,现在球到了俱乐部那边
- 英超 | 那不勒斯总监谈德布劳内:我们关注所有引援机会,但现在谈还太早